咸宁桂花产业待兴
摘自《南鄂晚报》
桂花是咸宁的特产,享誉全国。这张响亮的城市名片背后,蕴藏着无限的商机。咸宁市种植桂花的历史比较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,爱国诗人屈原在其放逐江南途经咸宁时曾写下了“奠桂酒兮椒浆”、“沛吾乘兮桂舟”等美妙诗句。据了解,到上世纪末,咸宁桂花树面积有3.7万亩,拥有四大类共20多个品种,地径5厘米以上桂花树130万株,桂花村百年以上古桂就有1600多株,年产鲜花50万公斤,桂花资源创下了品种、面积、鲜花产量和质量、古桂数量5个全国第一。
得天独厚的优势下,咸宁市很早就开始打造咸宁的桂乡特色,不断向外进行宣传推广。如今,在咸宁的主干道上,一排排桂花树矗立两旁。金桂路、丹桂路、银桂桥等市政建设以桂花品种命名,城市各处烙下桂花的印记。在各种对外招商项目、各种节会上,也都不遗余力地推广咸宁桂花。
资源全国领先、知名度不断提高的咸宁桂花,其产业经济开始显示出活力。销售桂花苗木与鲜花、开辟桂花旅游景点、桂花加工等相关产业已经形成。
在众人看来,有着天然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的咸宁桂花产业发展潜力很大。虽然咸宁桂花五项全国第一,但是缺乏名牌产品。目前,咸宁桂花产业还面临一些难题。记者在武商量贩咸安店特产区看到,这里有三个品牌的桂花特产,有桂花酒、桂花蜜、桂花糕、糖桂花等不超过10种品类,价格多在几十元左右。这些产品对经常出游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说,十分的普通,缺乏品牌,更不用说名牌。另外,从一些咸宁特产零售网点及生产企业记者了解到,我市除了将桂花加工成休闲食品放在本地特产店销售给游客外,还有一些加工企业收购桂花制成桂花酱、干桂花作为配料或原料销往外地的酒店、大型食品加工厂。
从咸安区林业局记者了解到,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桂花加工食品生产厂家只有寥寥几家,多是一些民间小作坊,缺乏资金雄厚的大型桂花食品加工企业。
还有一些人表示,桂花加工食品尚处于初级阶段,目前市场流通的桂花食品都只经过简单的加工、再进行简易的包装而成。咸宁桂花加工产业规模不大、产品深加工欠缺火候。
咸宁市桂花镇也没有桂花产品相关产业,咸宁桂花加工食品规模没有外地做得大,和存储、桂花产量、科技配套、资金投入等方面不无关系。“桂花花期只有几天,一采摘下来24小时之内就要腌制,不然香味、花色、花形都会流失。在一天之内从采摘到剔除其中的树叶等杂质,再到腌制,大多数地方都是人工作业,效率低。 ”
桂花加工产品在全国有很大的市场,咸宁一年几十万斤的桂花产量还远远不够,如果要向这方面发展,需要扩大桂花产量,引进新技术、新设备。有业内人士称,咸宁桂花食品加工厂很多都是小打小闹,资金投入少,因此桂花食品加工无法做大。
还有人认为,桂花加工产业缺少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倾斜。
如何深挖桂花经济价值?
我们应从建立桂花产品品牌、挖掘内涵和推广桂花文化、加快桂花产品深加工这几个方面入手。
一位从事多年林业工作的老专家认为,首先,咸宁应该成立相关的文化研究机构,聘请知名桂花专家、学者参加,宣传桂花在咸宁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,介绍咸安桂花的悠久历史,研究桂花产业的发展对策,征集与桂花有关的诗文歌曲、楹联轶事、民间传说、神话故事、民俗风情,收藏桂花不同品种的植物标本,对百年以上古桂挂牌建档等等。其次,通过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体,广泛宣传咸宁桂花,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。通过宣传,进一步提升咸宁桂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,招引客商,扩大桂花产品销售市场。
在桂花产品的深加工上,可以从纵向和横向发展。横向发展是拓宽桂花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增加桂花加工产品的品类,发展多样的桂花产品,销售到全国各地。纵向发展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,打造高端的桂花加工产品。例如,生产加工的桂花产品要精细、给产品附上桂花的文化底蕴。有一些市民建议政府重点培植桂花产业集团,开发桂花系列产品,拓宽桂花产品的开发路子,不要仅仅局限在桂花糖、酒、糕、树等几样产品上,创精品名牌,提高桂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记者了解到,目前,咸宁市已经开始着手深挖桂花资源价值。在咸宁市林业“十二五”规划中明确提到:计划2011-2015年,在桂花综合开发项目上,以咸安区为中心建设桂花基地,开发桂花系列产品;新建桂花基地5万亩、改造培育5万亩,年产鲜花50万公斤;依托我市的一些桂花食品公司,大力开展桂花香精、桂花食品精深加工。